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担任俄乌冲突“调解人”超过半年后线上股票配资炒,于7月14日发表声明。他在会见北约秘书长吕特时表示,如果俄罗斯没有在50天内与乌克兰达成和平协议,美国将对俄罗斯征收“非常严厉”的关税及次级关税,并通过北约向乌克兰提供包括“爱国者”防空导弹系统的军事援助。一名白宫官员随后解释说,特朗普的意思是,如果俄乌50天内达不成协议,美国将对俄罗斯征收100%的关税,对购买俄罗斯石油等商品的国家征收次级关税。
对于特朗普的言论,俄罗斯国家杜马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列昂尼德·斯卢茨基表示,美国恢复向乌克兰供应导弹是一种倒退,但这不会改变前线局势。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指出,乌克兰并不急于开启第三轮谈判,而俄罗斯已做好准备,等待乌方明确谈判时间。
从竞选期间宣称能在短时间内解决俄乌冲突到就职后的外交谈判,特朗普在处理俄乌问题上反复摇摆,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美媒披露了特朗普对与普京多次通话感到沮丧的情况。他表示,每次挂断电话都会觉得之前的谈话毫无意义。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韦宗友认为,特朗普在俄乌冲突中的对俄策略正经历从“柔性促和”到“施压逼和”的转变。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万青松则指出,特朗普依然希望采取一条不同于拜登的路线,同时保持美俄关系正常化的窗口。然而,过去几个月调解失败使他意识到国际关系并非仅仅是商业交易。
特朗普经常设定不执行的最后期限,因此他为普京设定的50天期限是否会被执行成为关注焦点。有美媒指出,特朗普所谓的“次级关税”实质上是一种货币制裁手段。《华盛顿邮报》报道,美国国会一直在制定立法,使特朗普能够对俄罗斯能源买家实施制裁。参议员格雷厄姆推出的新制裁法案建议对从俄罗斯购买石油、天然气等商品的国家征收高达500%的关税。对此,特朗普表示不确定是否需要这个法案,但也不希望共和党高层浪费时间。
特朗普还宣布,美国与北约当天达成了向乌克兰运送武器的协议,包括“爱国者”防空导弹系统在内的装备将很快运抵乌克兰。此前,五角大楼暂停对乌部分军援,但特朗普很快改变决定,批准向乌克兰提供更多防御性武器。这一“乌龙事件”反映了特朗普决策风格的个人化特征。
北约秘书长吕特表示,欧洲国家将从美国购买武器援助乌克兰,这些武器应促使普京重新考虑和谈问题。德国、芬兰、加拿大等多个国家将成为军购方,为乌克兰提供支援。万青松认为,特朗普仅提到向乌克兰提供爱国者导弹系统,避免直接供应进攻性武器,表明他有意避免承担过多责任。
实际上,这项援乌方案在特朗普胜选后便已初具雏形。鉴于美国对乌支持政策在特朗普上台后可能出现不确定性,欧洲官员开始筹划备用方案,确保乌克兰能持续获得武器支援。特朗普选择向欧洲国家而非直接向乌克兰出售武器,既规避政治风险,又能获取经济利益。
特朗普的不满可以追溯至5月下旬。普京曾在与特朗普通话后承诺向美方发出“和平备忘录”,但通话结束后一周多,美国仍未收到文件。特朗普当时已考虑推进对莫斯科的新制裁。6月北约会议上,军援计划得到实质性讨论。泽连斯基向特朗普提交了一份武器清单,乌方表示需要10套新的爱国者系统来防御俄罗斯日益增多的导弹和无人机攻击。
过去两周,美欧官员一直在细化操作流程。北约作为协调中枢,统筹成员国的军备交付。具体转运机制包含两种模式:欧洲国家转售已购美制武器后补充新订单,或直接采购新装备转交乌克兰。目前德国和挪威已确定参与,预计至少还有4个国家将加入该计划。
万青松认为,美国改由向欧洲出售武器,旨在避免乌克兰军队遭遇更大失败。乌军能否改变战场劣势取决于欧洲所能购买的武器数量以及美国军工复合体的生产能力。提倡在海外采取克制军事政策的智库“国防优先”高级研究员詹妮弗·卡瓦纳表示,美国无限期武装乌克兰的战略不可持续。欧洲的国防工业基础远小于美国,新订购的武器可能需要数月甚至数年才能到货。
与此同时,俄罗斯已于5月初发起新一轮夏季攻势,意在深入顿涅茨克州东部,并在苏梅州东北部开辟缓冲区。英国广播公司报道称,俄罗斯的大部分袭击集中在三个地区——与俄罗斯库尔斯克接壤的乌克兰苏梅州、波克罗夫斯克和科斯特扬季尼夫卡两座东部城市以及波克罗夫斯克以西的第三条战线。俄军在苏梅地区的战略目标是完成普京宣布的建立安全隔离区,同时也消耗乌克兰军队的有生力量。乌克兰方面声称已成功阻止俄军向苏梅州东北部推进。
俄乌双方继续进行消耗战,俄罗斯希望通过持续数月的多方向进攻消耗乌军的有生力量和西方军援线上股票配资炒,乌克兰则借助无人机和敌后破坏削弱俄罗斯军队数量、空中和炮兵优势。外界普遍分析认为,夏季攻势结束后,俄乌之间可能会有一个谈判的机会。
旗开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